Banyan Moth 朱紅毛斑蛾

(Phauda flammans)

從2019年起,朱紅毛斑蛾對香港的榕屬(Ficus spp.)喬木和灌木遺害越趨嚴重,此蛾的幼蟲有專一性,只啃食榕屬植物的葉和幼嫩葉柄,較廣為人知的榕屬樹種有細葉榕、垂葉榕、大葉榕,高山榕等。雖然此蛾品種是自20世紀初已廣泛分佈於南中國及東南亞,但在香港2019年前沒有廣泛爆發的紀錄。最初由屯門、元朗一帶,經過這兩三年,陸續在香港市區的榕樹上年復一年的繁衍,到今年上半年,全港只剩下香港島(註1)、東九龍、將軍澳、南大嶼山、其他離島,未有大爆發。西貢市中心及九龍公園剛於(2023年)5月底有初次發現的幼蟲記錄。九龍公園的一些垂葉榕上已確實發現有幼蟲,現在的規模尚算小型,難保在這些幼蟲結蛹後羽化為成蟲會飛到其他老榕樹上產卵。每隻雌性平均産卵107粒,平均每年有3至4個世代 (generation),繁殖力強,若果沒採取任何措施防止繼續擴散,生命力較弱的上百年樹齡老榕樹和有獨特保育價值的港島石牆樹,都「高危群組」。

普通廣大市民未有認識此蛾蟲,朱紅毛斑蛾會經歷「完全變態」,其幼蟲像「澳門葡撻」顏色,大齡幼蟲約長一節手指般大小。蟲齡較小的幼蟲多數會停留在樹頂嫩葉上面啃食,到長大到有一公分以上,才會因為被免強烈太陽長期照射而會逐漸較多沿樹幹上下游走,才會被市民察覺。又或者,到榕樹的葉被啃食到顯著稀疏的時候,人們才會找找原因。其大齡幼蟲會向下爬,在樹根泥面枯葉附近結繭化蛹,像突然消失了,到羽化後在生命的十數日內交配產卵。

《香港的榕樹蟲害朱紅毛斑蛾情況與綜合防控簡介》教學短片